社區托老資源整合 在地安養安心照護
因應高齡化社會,老人問題不該只是政府或社會的責任,家庭、老人本身、家庭成員們亦不能推卸責任。只有國家、社會和家庭及個人都做好準備,才能安心無虞的適應高齡化社會,真正安居樂業。
在地安養:加強社區關懷照護功能
台北市長郝龍斌曾說過,「未來老人照護應以社區化為主,將優先利用社區活動中心作為日間照護的場地,並訓練社區民眾成為有證照的專業照護者,方便社區內中壯年人口照顧高齡父母。」
老人關懷應從社區做起,建立社區的關懷照護模式。例如:社區送餐、舉辦社區老人活動、老人日間照護、甚至托老所等,同時社區應建立志工或服務模式,發揮「在地安養」功能。
應逐步整合長期照護資源
目前老人的照護管理單位不一,像一般老人由社會局主管,失能老人由衛生局主管,與長期照顧有關的養護機構、安養機構……等,又都屬社會局主管,而居家護理、長照中心則歸衛生局主管。若能結合衛生局、社會局、家庭、民間服物資源及社區,建構一個完整的社區照護網絡,則較能滿足老人需求。
老人關懷服務,建議於各地衛生所設立單一服務窗口,負責接案,並訓練護士或社工人員擔任第一線的服務人力,進行個案管理,評估個案的情況,擬定照護計畫,並定期予以評估,必要時做轉介服務。而若個案的情況無法居住在家,也可藉由網絡組織,引介至社區內的機構,如護理之家。
偏鄉應設長照中心提供醫療支援
偏鄉醫療資源匱乏、居民老齡化,失能長輩及家屬求助無門,老人家出門看醫生,來回就是一整天,建議政府統籌規劃,針對偏鄉地區建立長期照護網絡和據點,提供充足的醫療支援,以使偏遠地區的長者也能受到完善的照顧。
像高雄長庚醫院在甲仙開辦「大旗山地區長期照護服務」,醫護團隊逐戶訪視,將醫療送進旗美9個偏遠行政區;屏東縣三地門鄉、南投縣仁愛鄉、高雄縣六龜鄉及台東縣蘭嶼鄉5地,也開辦「獎勵偏遠地區(含山地離島)設置在地且社區化長期照護據點」計畫,於山地設置長期照護服務據點,都能增進偏遠地區民眾長照服務。
加強老人居家生活安全
為讓老人過著安全無虞的生活,家有老人的家庭,應多注意居住空間的安全配合問題。例如:浴室防滑、有扶手、手把、座椅;廚房瓦斯有斷火及消防設施;臥室有警鈴及對講機等通話系統等,才能減少老人發生意外的機率。
還有像社區內的公共空間,也應多體貼老人,可以設置公用的輪椅,各走道應有殘障設施考量,社區內可以設置老人活動空間,擺設老人運動器材,以增加老人生活便利性,同時保障其人身及生活安全。
如何安排規劃老年生活
老年退休後,如果不懂得安排和規劃生活,夫妻之間和家庭生活很容易發生問題。之前曾有一則新聞「破英語環球自助遊的花甲背包客張爸和張媽,年過60不服老勇闖世界重拾戀愛滋味」,他們夫妻從大吵大鬧到找到共同興趣去旅遊,彼此學習到如何快樂過老年生活。
老年夫妻應有以下幾點心態和準備,才能和諧快樂的一同度過餘年。一、在心態上願正視及接受老年生活;二、夫妻應尋找共同喜好或個人興趣及嗜好;三、要有行動力,願學習課程或走出去參與活動;四、懂得珍惜老伴,願意關懷和愛。
如何防範老人遭到詐騙
老人有時因資訊封閉或處於弱勢,容易遭人設計或詐騙,家人或社區應協助其防範遭騙。預防老人受騙,應多宣道建立老人正確使用醫療保健產品,以免花大錢購買不適合的保健品;並且多宣導詐騙集團的最新詐騙手法家人及志工們也應多關心,了解長者接觸哪些人,做過哪些事,以防止受騙。
老人亦應好好維繫自身家庭關係
有個棄養案例是這樣的:案主早年開始便在外流浪無固定居住所,中風後右半身無法使力,且需插管(鼻胃管、尿管),無生活自理能力,案主雖有親人,但因案主未善盡照顧子女責任,與親屬無任何感情基礎,親人關係重建困難,導致家人不聞不問、不願出面處理任何相關事宜,也無其他親屬可協助照顧,僅能由社工員協助安置。
家庭和睦老年才可享天倫之樂,而愉快的家庭關係需要家人共同來經營,筆者認為每個人都應重視家庭倫理關係,年輕時做好本份,否則,老後落難之時,遭到棄養,除了自身難過,也造成社會負擔。
如何協助長者適應養護機構生活?
許多老人都認為「養兒防老」,當孩子將他們送去養老院時,內心無法接受,卻又無法阻擋,覺得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只剩等待死亡的到來。
當居住環境改變,長者離開親人到陌生的住所,環境改變會讓長者心裡感到不安、害怕、寂寞、焦慮、恐懼、食慾降低、睡眠改變、失落感、無助感,導致身心負面影響,適應發生困難。
不管是兒孫或養護機構,當決定要將長輩送到養老機構時,應好好溝通及說明,先安撫其情緒,協助長者適應養護機構,並給予更多的陪伴及關懷,才能度過適應期。
推廣「志工時間銀行」為老年生活預做準備
在台需照護人口13年來增加3倍,但相較先進國家30%老人可住在專業機構,台灣需照護老人卻僅有近4%能獲得妥善照護,超過60萬老人只能在家「養老」。目前全台至少有3萬人找不到看護,不只專業照護人力不足,連醫院的志工需求也短缺。針對這個問題,推動「人力時間銀行」制度及鼓勵老人服務老人,是增加照護人力的良方。
「人力時間銀行」制度在歐美日本等國已行之有年,志工都有一本時間存摺,不管是居家照顧、陪伴就醫、或是送餐服務,都可以累積時數,把志工服務的時數儲存下來,等到年老,再把它提領出來,獲得其他志工的幫助,不但鼓勵行有餘力的人擔任志工,也可以為我們未來的年老生活預做準備。
而鼓勵老人服務老人也是很好的方式。其做法:可與宗教團體共同宣導,鼓勵高齡者投入志願服務行列;讓屆齡退休者體認社會參與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同時提倡老人服務老人之觀念,推動高齡志工人力銀行,進行服務時數儲蓄制,激勵健康老人投入志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