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傳統人們受中國儒家孝道精神影響,多存有死要全屍之觀念,主要是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另一方面,壽終正寢多為全屍,若屍體不全,則可能為意外,死無全屍,更令家屬望之不捨、難過,因此,自古以來死無全屍便為禁忌。這也是為什麼,亡者若有受傷、肢體殘斷者,會為其縫補或修補,目的也是希望保存「全屍」。
現今人們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已有不同的定義與詮釋。傳統對於非老死或壽終正寢者,咸認其為凶死,事實上,我們對待意外死亡的人,不應該再以其不幸、沒有福報等負面觀念及態度視之。人類能夠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往往是因有許多同伴的犧牲,提醒和教導存活的人正視許多問題,並能進一步改過,這些死於意外的人,正是我們的生命導師,不應以其死無全屍而感恐懼或禁忌。
舉例來說,我們的社會仍有不少人因為禁忌「死無全屍」所以不願捐贈器官或大體。然而,用正面的態度思考,正因有人願意無私的捐出器官和大體,才讓我們的醫學技術更發達,也才能讓更多人受惠,生命更延長。因此,捐贈器官和大體不但不該成為禁忌,反而是令人敬佩和肯定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