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縣市 火化場 合法禮儀社 合法墓園寶塔 合法生前契約
粉絲團
銀髮生死教育
兒童死亡教育
生死教育
那要怎麼辦
喪葬禮俗
寵物天堂
性別平等
殯葬自主
多元尊重
臨終處理
身後事
遺囑/繼承
預約葬禮
臨終關懷
生前契約
喪禮流程
悲傷輔導
慎終追遠
名人說生死
生死文選
好書共享
生死教育短片
電影分享
殯葬文書
喪葬費用
禮儀用品
消費權益
墓園/寶塔
殯葬革新
死亡藝術
環保自然葬
產業動態
禮儀公司
殯儀館
禮儀師
喪禮證照考試
專訪演講
殯葬新聞
殯葬論壇
殯葬政策

        

 

 

  一直以來,由於忌諱,大多數人對待死亡的態度是「不看、不聽、不說」,用逃避來掩飾對死亡的恐懼和不知所措。可是,一味的逃避和忌諱,不但沒有解決生死問題,反倒更加恐慌和陷入更大困境。廿世紀死亡教育在歐美等地興起後,人們開始體悟到生死是一體兩面,唯有透過正確的教育才能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克服對死亡無謂的焦慮,並將這種恐懼與焦慮轉化成生命的養分和生存動力。

    目前國內之生死教育現況,中小學多推行「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之內涵較為廣泛,死亡教育只佔其中一部分。至於大專院校及高等教育系統,以比例來說,開設死亡教育課程及完全教授死亡相關內容者仍僅少數,有的學校雖有開設卻又列為選修課程,有的學校則是死亡教育課程規劃內容不足,顯示國內死亡教育仍有待加強。

除了學校教育體系外,家庭及社區的死亡教育亦有待加強推行。在許多家庭中,不少中老年或壯年人口,少有機會接受有關死亡觀念及教育等資訊,實為遺憾與可惜。因為,家庭父母長輩或社會大眾視死亡為忌諱,孩童生活其中,必然深受影響,再加上學校的課程時數不長,死亡教育成效自然受限。

死亡教育的最核心目的,其實就是要透過對自然生命過程的真實認識,減少無謂的恐懼和焦慮,降低因死亡事件造成的傷害,提升生活的品質,並激發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性。所以,認識死亡、接受死亡、面對死亡、處理死亡,是提升生命意義的基礎做法。而死亡教育便是促使人們能用正面的心態去認識死亡、接受死亡、面對死亡和處理死亡。

國內外許多研究證實,接受過死亡教育的學習者,比未接受過死亡教育者,更能坦然面對死亡,較能自在的與人討論死亡,更懂得珍愛生命及關懷他人,可見死亡教育確有其重要性,值得加強推行。而學生接觸死亡教育課程後,比一般未接受相關課程之學生較具死亡知識及反思能力,能坦然面對死亡,對於與死亡之相關議題較不避諱,也比較能與瀕死病人和家屬溝通,同時也能夠更珍視生命與死亡的尊嚴。因此,如何從家庭、學校及社區加強推行死亡教育,引導國人正向生死觀念,實為有關教育單位應該正視的問題。(以上資料來源: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郭慧娟著《生死學概論》第三章〈要聽要說要看─正視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小故事: 導師的告別式

小文的班導師罹患癌症,病情嚴重惡化,班上同學只知老師請長假,卻不知道老師發生了什麼事、為何請假。

有一天,參加學校國樂團的小文,在樂團練習時,無意間聽到其他老師跟家長們的對話,才知道原來班導師生重病,且狀況不太樂觀。回家後,小文難過得一直哭,她問媽媽:「老師是不是會死掉?」

媽媽告訴小文,每個人都會長大,都會老,甚至生病或死亡,老師也不例外。輕拍著小文的肩,媽媽告訴她:「老師生病了,妳很難過,也很想她,對嗎?」小文點點頭。

媽媽安慰小文,「我和妳一樣難過」「老師生病需要休息和治療,我們可以折紙鶴為老師祝福。」「我們暫時不方便去看老師,但我們可以寫信或畫圖,為老師加油打氣!」「當我們想念老師時,我們可以一起為老師禱告。」

之後,班導師過世了。學校和代課老師並沒有告訴學生這個消息,只有少數家長知道。部分家長考慮是否出席老師的告別式,但堅決不讓孩子知道導師的死訊,也不會帶孩子出席告別式。小文的媽媽卻覺得孩子有權利知道,不應該隱瞞她。不但坦白告知導師的死訊,同時決定帶小文參加導師的喪禮。

告別式當天,小文將所有親手折的紙鶴,以及寫給老師的信件、小卡片,親手放進了老師的棺柩中,她為老師祈福和祝禱,也把想說的話,在心中對老師說了一遍。回家的路上,媽媽拉著小文的手,告訴她:「妳的祝福和想念,老師全都聽到也收到了。妳相信嗎?」小文平靜地望向媽媽,輕輕的點了點頭。

 ↑ 2014-11-25 台中頭家國小「愛‧生命 同樂會」

 

 
用LINE傳送






















◆首例3D複製死者手指紋解鎖手機
◆美國太空葬實錄
◆一個婚禮一個葬禮同場辦彌撒


COPYRIGHT 2009‧本站所有圖文皆受著作權法所保護‧轉載請註明出處
E-MAIL:service@syc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