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遠播,已傳承158年歷史的基隆中元祭,農曆7月14日晚上進行活動最高潮的放水燈、繞境祈福遊行,大批民眾一起祈求水陸兩界孤魂靖安和諧,合境平安。
基隆中元祭源於清咸豐3年(西元1853年)時,漳泉衝突不斷,雙方在杭頂(今南榮公墓)發生大規模械鬥,雙方死傷百餘人。後經雙方耆老出面弭平,收拾死難者骸骨,稱”老大公”合葬祭祀。並協商以字姓輪值主普,以宗親血緣取代祖籍地域觀念,融合漳泉,自咸豐六年(1856年)開始輪流舉辦中元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比賽陣頭來代替械鬥打破頭,彼此和諧共存共榮。
基隆中元祭普渡活動包括,從農曆7月1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12日主普壇開燈放彩,13日迎斗燈遶境祈福,14日水燈頭遊行、望海巷放水燈及15日公私普渡、跳鍾馗,至農曆7月最後一天的關龕門,祭祀活動長達1個月。
其中,14日的遊行、放水燈與15日的普渡、跳鍾馗是基隆中元祭最吸睛的活動儀式。放水燈是為了給海上的孤魂野鬼照路,招請水陸兩界的孤魂野鬼,前來聽經禮懺,以求超度解脫,並接受人間百姓施食。水燈通常做成房屋形狀,裡面塞滿更衣、銀紙,讓「好兄弟」換穿、花用。
今年輪值主普的陳胡姚姓宗親會,前`天在主普壇道士團的誦經中開團,為各姓祈求安福,內置紙糊大士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晚間則由各姓氏宗親會的水頭燈、藝閣、花車、陣頭在市區遶境遊行,隊伍最後遊行至基隆八斗子望海巷施一起放水燈,活動達到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