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中元祭最後的「關龕門」儀式,昨晚在老大公廟舉行。「關龕門」象徵民間習俗的鬼月結束,市長張通榮感謝基隆中元祭期間,沒有天災,圓滿落幕。
基隆中元祭傳承158年,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民俗文化。每年基隆中元祭關龕門儀式,都在農曆8月1日。習俗認為,開龕門的時間不能太晚,以免耽誤陰間好兄弟到陽間進食的時間。但是關龕門的時間不能太早,以便於讓各路的好兄弟,來得及趕回陰間。
封鬼門儀式由道士手持七星劍舞動四方,召來神兵神將驅逐孤魂滯魄回陰間,動作矯捷俐落,最後在艮方封住「鬼門」,代表中元普渡圓滿結束。
老大公廟主委陳丁寶拿出錦盒,由張通榮將錦盒交由今年主普的陳胡姚宗親會主委陳茂基打開,並在紀錄簿上簽名,接著持鎖頭關閉龕門,恭請「好兄弟」們返回陰間。張通榮與陳茂基、議長黃景泰、副議長宋瑋莉等,一同將龕門關上。
輪值主普陳胡姚姓宗親會今晚也在慶安宮,與明年輪值的謝姓宗親透過交接手爐,象徵文化責任的傳承。
關龕門是基隆中元祭的結束儀式,習俗上,孤魂野鬼在人間享受農曆7月的祭祀後,將轉回陰間,關上龕門象徵孤魂野鬼無法在人間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