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每年到了耶誕節的前夕,都會舉辦「除喪祭」儀式,藉由儀式的進行,幫過去一年,家中有人過世的喪家驅魔祈福。今年也不例外,在耶誕前夕舉辦除喪祭,族人不畏風寒,赤裸著上身,臉上跟背上塗黑,手裡拿著香蕉葉,到過去一年有喪事的族人家裡,喊著咒語要驅除晦氣,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除喪祭是部落集體為年中有人過世的喪家,所作的除喪儀禮,是卑南族生命禮俗中重要的歲時祭儀。實施的時間點各部落不同,通常在大獵祭結束後的12月31日或元月1日實施。
除喪祭在各部落舉行的方式不同,初鹿地區,大獵祭回來的隊伍由部落祭司率領,為在路邊等候的除祟的喪家祈福、驅邪、更換草環;南王地區則是在少年猴祭後,由少年編組兩至三人一組,跑到各喪家,由後門穿過正廳由前門而出,代表將喪家憂傷苦難全部帶走;在大巴六九部落(泰安)則是由祭司率領部落參加大獵祭)回來的青年,到喪家哼古調除穢,部落裡一年內曾發生喪事的所有人家,必須在各自的院子擺設水酒,等待迎接狩獵回來的隊伍,並期望藉著這些狩獵男子的英武氣慨與殺伐之氣,及部落祭司、長老們祈福,為喪家去除霉運。部落內所有孤寡婦人,則輪流聚集在喪家,關起門來等待除喪的隊伍,推開門進行除喪儀式,所以除喪祭又叫做tremuwalr,tremuwalr為卑南語「開門」的意思。
在卑南族語稱做「阿拉巴蓋」的除喪祭,跟猴祭併稱少年祭是卑南族很重要的傳承活動,小男孩從十歲左右開始參加,經過滿六年的訓練,才可以晉升為「馬拉達萬」,變成在前頭穿著鮮豔的帶頭少年,不過在寒冷的天氣裡,小朋友必須不穿衣服,看在家長眼裡不免心疼。
不同團的小朋友在路上遇到,還會彼此衝撞打氣,為對方加油,也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民眾駐足圍觀。(照片來源:林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