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媒體人陳文茜月前因參與一個放生活動後,深受感動,在雜誌上發表了「在放生的旅途中」一文,歌頌放生行為,結果引發動物保護團體強烈批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詹順貴認為放生徒增動物傷亡,對生態危害極大,名人過度歌頌「放生」,易造成讀者錯誤印象。荒野保護協會的臉書網頁上也指出,陳文茜是重視環保的人,卻不曉得「放生」等於「放死」,這1萬4千斤的魚是白白送死了。
陳文茜在該篇文章中寫道:「今夜,月圓之刻,我們即將啟程,放生共一萬四千斤的活魚…」「法師大手筆的一揮,台幣五百萬,買下一萬四千斤的魚兒」,又說:「這些信仰放生、惜念眾生的人,已悄悄在台灣各地,做了近三十年的功德」。她事後向媒體透露,自己參加放生活動後大為感動。
但她的「感動」和「歌頌」卻引發動保團體及環保團體的批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詹順貴,日前就投書「放生,是生命消失的旅程」一文回批。他說,現今被商業化的放生,很可能等於放死,未必是積善,反是造孽。詹順貴強調,放生早已淪為商業買賣,許多放生者常不分魚是淡水或鹹水養殖,統統一起倒入水庫或海中,放生其實就等於往生。此外,水庫放養太多魚類,也易使水庫優養化而破壞水質。
另外,荒野保護協會也在臉書上連結相關成員的撰文,指出看到陳文茜的文章真的嚇了一跳。因為她是推動環保的人,怎麼會不知道放生等於放死。網文寫道:「那是一種『有需求就有捕捉』的放生行為,正在一遍又一遍的上演著。好多好多沒有環境生態概念的善男信女們,一次又一次的被蒙在鼓裡,背負著比殺生更殘忍的罪過。」
根據動保團體2004年調查指出,全台有近5百家寺廟、團體從事放生,估計每年放生金額至少2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2億隻;2009年再針對這5百家調查一次,仍有高達6成6繼續放生。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也指出,不少業者看到「放生商機」,從野外捕捉鳥類或繁殖魚苗,再讓放生者買來「放生」,甚至引進外來種或保育類動物,造成生態浩劫。
對於動保團體及外界的批評,陳文茜說,當天的旅程是她第一次放生經驗,自己是親眼看到放生團體在魚貨市場買魚,放生的地點為苗栗明德水庫,是農業灌溉水庫,不是飲水水庫,且事先獲得縣府認可,並檢查全為水庫魚,絕對是良善的「放生」。而她撰寫那篇文章重點是強調人在生命中的體悟,不是宣揚放生,若動保團體認為放生危害生態,應該教導這些宗教團體如何放生才不會破壞生態,而非一竿子打翻。
對於這起放生事件引發的風波和爭議,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將整合相關部會及法令,從「物種」及「區域」規範商業及大型放生行為,訂出保育類及近百種危害本土生態的高風險外來入侵種,禁止放生;另從國家公園、保育區等「特定區域」著手,禁止放生。(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