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青島市萊陽路旅遊碼頭22日舉辦了今年第二次海葬。在親屬的目送下,379位逝者的骨灰昨日緩緩入海,回歸自然。
青島市殯儀管理所辦公室主任熊可國指出,以往的海葬,參與撒海骨灰每具收費500元。去年10月1日,青島市對本市常住戶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喪屬免收費用,所需費用由市財政統一承擔。沒有取得青島常住戶籍的外地人員也可以參加海葬,只需交納500元海葬費用,4位以上親屬參加骨灰撒海每多1人多收50元。
熊可國說,免費後,海葬人數明顯增加。今年4月17日的海葬共有1147名逝者親屬報名參加,經最後確認、辦理手續,參加撒海骨灰為923具。而10月22日舉辦的海葬,報名人數也多達400餘人,最後確定參加的有379位。但去年10月1日海葬免費之前,海葬撒海骨灰每年報名平均只有200多人。
據統計,在今年4月17日舉行海葬的逝者中,生前為青島本市戶籍的為817人、外地的106人,分別佔當時海葬總人數的88.5%、11.5%;市內四區803具、郊區14具,分別佔當時海葬總人數的87%、1.5%。青島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郭可凰說,目前省內只有青島市舉行海葬,因此省內的濟南、濰坊、淄博等地有不少人前來為去世的親人報名參加海葬,甚至還有個別外籍人士。此外,青島郊區居民參加今年4月17日的海葬也是第一次。
22日海葬當天,溫暖的陽光照在海面上,海鷗似精靈一般盤旋著,在鮮花和音樂的陪伴下,參加海葬的民眾們陪伴著親人的骨灰,輕輕、不捨的撒向大海。來自石家莊的一位唐姓婦人,特來青島為自己的丈夫進行海葬。唐婦認為,海葬不僅環保,而且海水是相通的,把丈夫葬到海裏,自己到哪一處海邊都能看到他。
海葬全程環保低碳
工作人員為所有逝者親屬每人準備了一束白菊花和一副白手套。此外,還製作了骨灰撒海紀念證,上面有逝者的照片、姓名、過世時間、海葬時間等。
8時整,隨著一長三短的汽笛聲響起,一艘艘搭載著逝者親屬的遊艇緩緩駛出港灣。逝者親屬們捧著親人的骨灰盒,神情肅穆,臉上寫滿了悲傷。離岸航行了20多分鐘後,10餘艘船依次停在海中,哀樂響起,遊艇上的家屬陸續起身,依次走到船舷邊將親人的骨灰緩緩撒入大海,同時將菊花的花瓣掰下來隨著骨灰一同入海。
遊艇欄桿邊緣放置了三四個類似漏斗的裝置,亡者的家屬通過這個裝置把骨灰撒入海中。遊艇中間放置一個大紙箱,那是回收箱,目的是為確保海葬活動真正環保低碳。除骨灰和鮮花外,其餘一切物品都要回收,不能扔進大海。即使是鮮花,也必須摘下花瓣,把枝葉等全部回收。
帶因白血病過世的兒子來看海 完成遺願
在送行的人群中,一對不停哭泣的母女格外讓人動容。女兒王偉超表示,她們是萊西人。手上捧著的骨灰是她的弟弟王偉江。王偉超說,弟弟是在2009年7月查出患有白血病,當時他剛過完18歲的生日。弟弟乖巧懂事,學習很好,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給他治病。但一切的努力還是沒能挽回弟弟年輕的生命,今年7月份弟弟走了。
媽媽劉德紅則說,兒子生病前沒來過海邊,一直在萊西,生病後來到青島治療,住院時就一直嚷嚷著要去看海。雖說醫院離海很近,但他沒法下床去看。現在我帶他過來,算是了卻他一樁心願。
父母一起海葬 既文明又有紀念意義
另外,亡者家屬荊姓婦人兄弟姊妹共8人,也一起帶著父母親的骨灰參加海葬儀式。荊姓婦人說,青島人以海為伴,自古就有海葬的傳統,徵得全家的同意後,他們選擇了海葬的方式讓父母「相聚」。
荊婦說,每次看到大海都會想起父母的音容笑貌,這樣做既文明又有紀念意義。 而且以後每到雙親忌日,一家人都會帶著鮮花來到海邊,將朵朵花瓣撒向大海,寄托對親人的思念。
完成海軍老伴海葬遺願
今年76歲的孟潔一也說:「我來給老頭子撒骨灰,他走了都快7年了。」她說,老伴生前是名海軍,年輕時和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直到老都沒有離開過海軍部隊。他臨走時就囑咐我,要把他和大海葬在一起,我當時還接受不了,想讓他入土為安。
後來在兒女的開導下慢慢接受了這個安葬方式,但因為兒女常年在國外,想全家團聚在一起不容易,為此海葬這事一直拖到現在。「總算是趕上了今年這批海葬,侄子也從新西蘭飛回來,陪我一起給老頭子送行。」孟潔一頗感欣慰地說,海葬這種紀念方式非常環保,而且節約土地,她希望更多的人能認同海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