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鎮公所上周進行第一公墓清塚遷葬作業時,承包商工人於挖除公墓內一棵大榕樹時,在樹根下方發現一座紅磚砌成的古墓,裡面有大量骨骸層層堆疊,並有「后土」、「女同歸所」等墓碑;目前停工後拉起封鎖線,以帆布暫時覆蓋出土骨骸,將請專家前來探勘、調查研究。
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說,「女同歸所」是同治11年(1872年)由鹿港慈善機構敬義園所建,是女性的無主萬善堂,而敬義園成立於乾隆42年,後由鹿港八郊出資管理,修橋鋪路、置義塚收埋骨骸等慈善,堪稱是最早的慈善事業,「女同歸所」此碑相當完整,極具歷史意義及價值,應好好保存。
據悉,鹿港曾發生幾次民變,1862年間規模最大的戴潮春事件死傷無數,卻無相關文獻詳載,「女同歸所」指女性罹難者之墓;一旁還另有一處男性萬善塚,此次挖掘遷葬除了這兩處墓區,還挖出清同治年間「女同歸所」、「萬善同歸」、「后土」三塊墓碑,墓區還有武廟比丘瑞真墓、鹿港著名詩人施家本的墓碑、施人豪教授墓誌銘等,陳仕賢說,建議應成立文化園區,保存這些重要文物,並做為未來研究之用。
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則表示,鹿港第一公墓發現「女同歸所」等墓碑,已要求清墓工程立即停工,附近出土的遺骸也請施工單位妥善撿拾後,暫時標註「女」字編號後收存於納骨塔內,文物暫時移往第一公墓納骨塔內保存,周邊疑似古墓磚造結構,請施工單位暫停施工後,將再聘請清大墓葬專家邱鴻霖教授與清代史學專家等學者,一起會勘後再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再決定如何保存處置。
《臺灣殯葬資訊網》10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