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喪俗,出殯後,家屬有「過火」去穢氣的習俗。嘉義市殯儀館為顧及家屬安全,同時兼顧空氣品質,在火化場外設置一處仿真過火爐。這項貼心服務,被家屬和殯葬業者誇讚有感服務,卻也有民俗專家質疑沒有「效果」。
傳統喪俗,告別式後,家屬會有「過火」儀式,跨過一束燃燒的稻草或一盆木炭,表示去除穢氣,日後家運、人丁皆興旺。但隨著時代改變,臺灣北部、中部地區已漸沒有這樣的過火儀式。高雄市、屏東市則在火化場的淨水臺旁,改用電子LED燈的假火替代,讓家屬跨過。而嘉義市殯儀館日前則參考高雄、屏東作法,也在火化場旁設置一仿真過火爐,卻意外引來爭議。
嘉義市殯葬所表示,因真火的火爐通常由葬儀社人員負責,有時碰到下雨天,還得撐傘防止爐火被澆熄。而爐火太旺,又擔心家屬的孝服被燒著。殯葬所為體貼民眾,參考其他縣市,設置仿真過火爐,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並且為讓火爐看起來逼真,特別在電子炭上放置稻草,另考量蓋封玻璃會起霧、受潮,又加裝風扇等管線,解決玻璃起霧看起來假假狀況。
雖然這項貼心設計,讓許多家屬和殯葬業者認為殯葬所體貼有感,但卻也被民俗專家認為過火沒有「火氣」,恐怕「效果」有限。
對此爭議,南華大學教授楊國柱建議殯葬所,可以在現場進行即時民調,統計家屬的意見。
另外,也有殯葬業者稱,北部、中部地區已除去這一過火習俗多年,家屬並沒有沾染「穢氣」等不好的情形,認為許多喪俗禁忌應隨時代而革除。
《臺灣殯葬資訊網》10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