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曹操有經常性頭痛問題,衛生署長邱文達根據症狀描述,研判曹操可能患了「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華佗的開腦引血是正確療法,可惜卻因此丟了性命。
邱文達日前率團訪問馬尼拉時,在一項餐會上說,曹操辭世千餘年,已是死無對證,但從曹操頭部曾經被襲的角度來看,再比對書中有關症狀的種種描述,他很有可能是染上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不論是史書三國志、小說三國演義,或是三國相關的連續劇或電影,都少不了曹操頭疼的劇情,每次犯病就「頭痛欲裂」,甚至痛到昏倒。
史書中稱他的症狀為「頭風眩」、「頭風」、「偏頭風」。而在三國演義中,神醫華佗則稱曹操頭病為「風涎」,現代人則大多數認為曹操有「偏頭痛」。
邱文達指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起因於頭部外傷,引發急性硬腦膜下出血,損及蜘蛛膜而形成硬膜下血腫。這種病症沒有一定的模式,且發病到一定層次後可能停止不動,因此常被誤診為中風、精神病、偏頭痛、高血壓等病症。
本身是腦神經外科醫師的邱文達說,在頭顱鑽洞把血腫引流出,是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標準治療法,所以曹操如果真讓華佗在頭上鑿洞引血的話,說不定真能治癒。可惜華佗提出這樣論點卻遭質疑,最後還被曹操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