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是人生的重大悲劇,而喪偶後對另一半的死亡威脅,也相對提高許多。國家衛生研究院經長期追蹤調查,喪偶初期對於男性影響較大,另一半死亡後,男性死亡的風險是女性的1.5倍。但持續追蹤15年後,無論男女,因喪偶帶來的死亡威脅是喪偶前的2倍。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陳娟瑜、博士班學生方芍又與研究團隊利用「中老年人健康與生活狀況調查」資料,分析喪偶對社區老人健康狀況影響之性別差異。
該調查始於1989年,共收集了4049名60歲(含)以上全國代表性的受訪者(回收率達92%),以瞭解台灣老人的福祉與健康狀況。之後持續追蹤,並於1993年、1996年、1999年與2003年到場訪視。
結果發現,喪偶效應的程度與途徑因性別而有差異。以喪偶男性而言,因全死因、癌症、循環系統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大為增加,而喪偶女性的死亡風險則較不具歧異性。也就是說,男性比較無法承受喪偶之痛。
研究發現,分析男性健康情況,在喪偶前後出現明顯差異。健康男性喪偶之後的死亡風險尤其為高;研究者分析差異,推論兩性在婚姻中的角色有所不同所致。
喪偶為一項廣為人知的負面生活事件,對成年晚期與老年期的人影響尤為明顯。現有證據顯示,喪偶不僅影響健康狀況也使生活品質變差,甚至與死亡的風險有關。
由於國內人口老化,喪偶比率越來越普遍。陳娟瑜強調,喪偶確實對老人的心理、精神與健康有負面影響,特別是男性而言,失去至親的失落感,加上生活型態與起居安排的改變,這些都會造成負面效應,為人子女應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