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迦納人
喪禮派對‧熱鬧狂歡
在一個周末的淩晨2點,布朗士(Bronx)舞池裏擠滿了人,看起來,這可能是一個舞會或是慶典,但在一些海報和光碟上,卻印著一名優雅女人的照片,原來這個喧鬧的晚會,實際上是格特魯德(Gertrude Manye Ikol)的一個葬禮,她是一名來自迦納共和國(Ghanal)的65歲護士,兩個月前不幸逝世。
客人擴散至幾條街以外,熱鬧地紀念老朋友的離開。愛爾蘭人可能會明白這是一場喚醒靈魂的儀式,因為他們也有類同的葬禮。但是,迦納人把葬禮的氣氛推至盡慶狂歡的頂點。在紐約市,迦納人目前是從西非國家移民來美最快速發展的族群。
在全市幾乎每個週末,他們在教會會堂和社交禮堂舉行安息禮,都是通宵活動的,現場設有餐飲酒吧,播放熱鬧的音樂。家庭成員忙著籌集資金,以支付喪葬費之外,也邀請唱片騎師,攝影師,錄影師,調酒師及保安員出席,令這些行業人員可在葬禮上賺取可觀的利潤。
這個葬禮上,可能沒有棺木,或是牧師,表達的信仰可能是福音派基督教,天主教或世俗的禮儀。死者可能在數天或數個月之前,死於紐約或非洲。但是,所有的喪禮服務只有同一個目的,為失去親人的家庭籌款,也為迦納人提供一個午夜聚會,解開他們在紐約移民生活的憂悶。
27歲的飛機機械師曼尼(Manny Tamakloe)說:「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慶祝活動,但對美國人來說,他們會視為是一個悲傷的地方」。婚禮,洗禮和生日,在迦納人的圈子裏,都是盡情慶祝的盛事,但是追悼會的規模卻大有不同。34歲的科喬(Kojo Ampah)表示,當他發現這個週末沒有計劃時,他會致電跟所有認識的迦納人,問道:“嘿,今天有沒有葬禮?”,一般是只要邀請一個迦納人來,一群認識的迦納人就會一起到。隨著紐約市迦納人的人口增長迅速,近年來,追悼會的規模變得更大和更為頻繁。
追悼會的舉行,總是各方都熱切期待的,通常在數個星期前,有人會在網上做廣告宣傳,寫著:“留著這一天”,或是寫著:“為慶祝我母親人生的終結”,甚至在一些非洲餐館和雜貨店,堆滿一迭顏色光澤亮麗的傳單,類似于劇場的傳單海報,印上死者家人和朋友的照片,被稱為“送葬行政人”,還會列上追悼會的主持人,駐場音樂騎師和技術人員。葬禮代表著巨大的社會聲譽,派對的規模越大越好。
這些葬禮的文化是直接從迦納傳入的,在當地的葬禮,其規模和鋪張,是世界聞名的,棺材有時類似狂歡節的巡遊彩車。巴納德學院人類學教授布賴恩拉金(Brian Larkin)專門研究西非文化,他說:“在迦納,一生最大筆的開支,不會是婚禮,而是自己的葬禮,人們都在葬禮上,展示自己的競爭力。”
正如在迦納一樣,紐約出席葬禮的人不需要知道死者,也不必認識其家人。但是,他們需要向死者表示尊重,捐出一些禮金,幫助家人支付禮堂或舞池的開支,一般是捐贈 50美元到100美元,也有許多人不會支付的。主要是幫助家屬將親人的遺體運返非洲或支付其他費用。一個大規模的葬禮派對,可籌得數千美元。
事實上,葬禮是一個迦納人熱鬧的經濟樞紐。在布朗士擁有一間印刷公司的亨利(Henry Ayensu),專門印製傳單,他說,在過去的兩個月裏,已經有12場的迦納葬禮。攝影師更是至關重要的。在格特魯德的葬禮上,聘請了6名的攝影師,每人還帶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彩色印表機和助手。他們拍攝參加派對人士的照片,然後現場列印,每張銷售10美元至20美元。
葬禮一開始會先進行一些宗教祝福的儀式和演講。到了午夜,派對已經開始。淩晨2時左右,那些葬禮的不速之客紛紛抵達,狂歡派對全面展開。參加派對的人會穿上傳統長袍式的外衣,通常是紅色和黑色,代表哀悼的顏色。
有數名私人保安人員在門的兩側守衛。在場內,葬禮的主持人稱讚格特魯德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和一個忠誠的朋友,他的聲音通過15英尺高的揚聲器放大了。隨即,音樂開始了,到淩晨2時,節奏強勁悸動的音樂響起,迦納融合爵士樂,銅管樂隊的歌曲和非洲的節奏。一台攝影機拍攝現場實況,再投射到舞臺上方的巨型螢幕上。
最近搬到紐約的弗朗西斯(Francis Insaidoo)說:「參加葬禮提醒到他,他是屬於這一個社群的」。他說:「感覺就是你並不孤單的」。通常葬禮派對會在晚上10時左右開始,整個派對活動會在凌晨5點左右結束。
( 資料、圖片來源:美國中文網 ) 2013.08.13
● 延伸閱讀 》》
西非加納「世界葬禮之都」 葬禮是最隆重的家庭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