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到暮年,最大樂事莫過於有老伴、老友及老狗相伴,足見寵物在現代人心目中,地位可比擬至親好友。
而在慎終追遠的清明時分,除了追思緬懷親友與故人,許多人還多了一類追思對象──化為天使的寶貝寵物。處理寵物的死亡,及調適內心的悲傷失落,是寵物主人的必修學分,也是一趟心靈療癒的旅程。
人與寵物的新同居生活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1年國人飼養的家狗數量為一百五十三萬多隻,家貓為三十七萬多隻,其中大台北地區民眾飼養的犬貓數量佔了總數的近3成。
現代人為何這麼喜歡養寵物?人與動物間的情感牽繫有何獨特?台灣殯葬資訊網主筆、也是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兼任講師郭慧娟指出,現今社會不婚、晚婚和無子化的趨勢有增無減,加上人際疏離,使得寵物在人們心目中已經由「看門」或「玩賞」功能轉變「生活伴侶」。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所學生游益航觀察,很多主人平時只是理所當然的照顧,唯有當寵物死亡時,才猛然察覺:「原來牠在我心目中佔有這麼重要的一席之地!」
寵物送行者
正由於人與寵物的關係非比尋常,越來越多人選擇以慎重的方式為寵物辦理後事,以傳達對心愛寶貝的追思與看重。
然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寵物遺體在法令上,至今處於三不管地帶,且被定義為「廢棄物」!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所長陳文進解釋,由於現行《動物保護法》僅規範至動物「生前」的對待(包括繁殖、買賣、飼養、管理等層面),對於動物「死後」的處置卻沒有任何相關規範;至於內政部執掌的《殯葬管理條例》,係僅規範「人類」遺體的處理,因此,寵物遺體原則上是依《廢棄物清理法》歸類為廢棄物,等同於家戶垃圾,民眾可以打包後交給垃圾車清運。
陳文進指出,上述做法雖然合法,卻沒有顧慮到飼主感情,也存在疫病擴散的風險,因此過去各地公立動物防疫所(或動物保護處)都有提供寵物屍體火化的服務,民眾可自行帶來寵物遺體,動物防疫所再委由民間焚化廠集中處理。至於火化後的骨灰,則統一採灑葬等環保自然葬。
成長中的灰色產業
然而,不少飼主希望將寵物單獨火化,留存骨灰紀念,或是舉辦擬人化的追悼儀式,民間的寵物殯葬公司乃應運而生。
根據台灣殯葬資訊網最新調查,目前全台各大都會區專營寵物殯葬的業者約有二十多家,其火化費用(含遺體接送、火化、裝罐封存)按重量計價,6~10公斤的價格約為4,500元,至於有租期(通常3年為期)的骨灰塔位價格則在1~3萬元間。
根據2008年台北護理學院(後升格為大學)生死教育所與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共同進行的寵物殯葬產業市場調查,光在大台北地區的寵物殯葬業者就有8家,合計規劃2萬8,800個塔位,調查當時已賣出1萬2,000個塔位,平均每年賣出1,600個塔位,可見寵物殯葬市場的商機。
看好產業前景,2011年底,知名殯葬業者龍巖,大手筆斥資五千多萬元進軍寵物墓園事業,它的寵物生命紀念館就在主殿真龍殿的側邊不遠,外觀雅致如美術館,內部設有櫃臺區、接待諮詢區、禮佛區、多用途的追思禮廳,戶外有花園休憩區,塔位區則走甜美可愛的Hello Kitty風。
龍巖明生處處長吳炘明表示,龍巖會投入寵物殯葬,來自許多原客戶的共同需求;標榜優質服務的龍巖,葬儀皆由有證照的禮儀師主持,還首創「寵物生前契約」,禮儀服務加上3年為期的塔位租用,預購價為6萬元,至今已賣出上百件契約、約800萬元的業績。吳炘明也發現,不少客戶會全家人帶著寵物來館內預先「感受環境」,希望寵物也滿意這個第二歸宿。
化作春泥更護花
台灣殯葬資訊網主筆郭慧娟指出,寵物殯葬產業就像許多新興事業,管理及監督機制都有待建構,目前因無法令依歸,業者多是變相登記為廢棄物清理業、倉儲管理業,民眾遇到消費糾紛也無處申訴。
她因而呼籲,政府應重視寵物殯葬的法制化工作,而民眾也應審慎評估,挑選具有口碑、財務穩健、資訊透明的業者提供服務。
不過,也有不少飼主並不欣賞寵物殯葬業者大做塔位生意,轉而崇尚植葬、灑葬或海葬等環保自然葬。
今年初,宜蘭縣員山福園公墓也規劃出佔地300坪(目前已開發90坪)的寵物花灑葬區,選擇替寵物「花葬」的民眾,可將骨灰磨細後裝在生物可分解的容器內,再埋入花葬區的植栽下,3年後,就可以將長大的植栽掘起、裝盆,帶回家照顧,象徵寵物常伴左右,也落實輪葬觀念。
一場生命教育旅程
其實,寵物殯葬可以不假他手、跳脫窠臼,並為每個參與者注入飽滿能量。兩年多前,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的一群師生,就藉由一場隆重的告別式,集體走過一趟生命教育旅程,靈魂主角則是為校奉獻10年的校犬小黑。
十多年前,北護校園如同許多學校,充斥著流浪犬隻,時有攻擊校內師生的意外發生,直到護理系助理教授葉明理建請校方挑選適合的流浪狗集結訓練,藉由狗的領域特質驅趕其他流浪犬,以收養代替捕捉,達到淨化校園並尊重生命的雙贏目標,自此「校園守護犬」成立,而小黑即是開山元老。
葉明理回憶,小黑個性親人又聰明,當初「收服」牠的過程完全不費吹灰之力,而小黑也不負使命,直到晚年都盡忠職守,陪伴過許多女同學夜晚走回宿舍,也是值大夜班的警衛同仁眼中的好幫手。
2011年底,小黑安詳離世,由校犬隊成員親自為牠潔身、入殮,並安排後續的火化、葬儀。告別追思會當天,一百多名學校師生、歷屆的校犬隊志工及畢業校友們擠滿了會場,當會中播放生命追思光碟,小黑繫著各色領巾,或坐、或臥、或展現匍伏前進的身影映現時,許多人眼淚潰堤,低迴不已;儀式尾聲,大家為小黑獻上花朵及祝福,再移往校園中的「癒花園」追思丘,在唱頌聲中灑入小黑的骨灰,圓滿完成葬禮。
那些貓狗教我的事
郭慧娟觀察,國外寵物殯葬產業的最新趨勢是,有許多諮商機構投入,針對面臨寵物喪慟的飼主,提供專業的悲傷輔導與支援服務;在國內,這類諮商服務還正處於發軔階段。
有過悲傷輔導經驗的游益航認為,有意義的哀悼儀式,並不需要花大錢,也不必拘泥於形式,重點是,要讓人人可以安全地表達思念與情感。
在實踐上,可以是找三五好友一起為牠祝禱,或是為牠寫詩,或者寫下牠的一生故事,或者隨興地吟唱,也可以選擇好好地痛哭一場。
生命無常,有如潮起潮落,本是天地間的自然循環,而那些貓狗教我們的事,自始至終,都是關於愛。(發刊日期:2013.04.01/原文摘錄自台灣光華雜誌第38卷第4期/2013-04-01/文/陳歆怡.圖/莊坤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