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如何坦然面對死亡才能有尊嚴,一名肝癌末期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已無法再治癒情況下,不再接受無效醫療,而是選擇好好與親友告別。在醫護人員、家屬協助下,他返家辦了一場「生前告別式」,與鄰居、朋友、家人逐一說話敘舊,表達彼此情意,5天後安然離世。
台灣社會有不少人對「生前告別式」感到好奇和有興趣。很多人好奇:生前告別式要何時舉辦才好?是身體健康時辦?還是生病到了一定程度?生前告別式要怎麼辦?有一定的形式嗎?
知名作家曹又方曾於民國87年檢查出癌症,性格開朗堅強的她,90年舉行“生前告別式”,廣邀親友歡樂送她最後一程,最後卻奇跡般復原。生前告別式上,她表達因為從事出版業、想回饋樹木,提出將骨灰灑於山林中的樹葬想法,獲得很多人的認同。
去年八月,七十歲陳玉裁女士淋巴腫瘤壓迫大腦中樞神經,母親節後病情急轉直下,從還能與家人唱歌變得不省人事,七月底住進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醫護團隊看到一家緊緊相依的情感,為了撫平親友遺憾,主動提出可以辦「家庭聚會」,地點就在心蓮病房交誼廳,家屬十分感動,女兒定調為「生前告別式」,希望延續一家人情誼,把握向陳女士道謝、道愛、道別的機會,也一圓陳家人回味過往溫馨相聚的心願。
今年中,擔任醫生助理10多年的賴姓護理師,5年前確診罹患腦膜癌,常會頭暈、嘔吐、拉肚子。6月初,醫生告知她寫遺書,觸發她辦生前告別式的想法,她在自己生前告別式上,哽咽地跟大家說,想把該交代的交代完、想說的話說完,想好好跟大家告別,不留下遺憾!」
愈來愈多民眾願意接受安寧緩和照顧,選擇生命的舒適與尊嚴,而非無限延長性命。根據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統計,2006年全台僅5000多人同意在健保卡上註記「安寧同意書」,近來每年成長6萬多人,至今年已有超過30萬人簽署同意書。
協會指出,簽署年齡層多半集中在50~65歲,女性多於男性,推測應與這個年齡層的人較常因慢性疾病就醫,接受相關宣導管道多有關。女性也多半是家庭中主要照顧者,面對年齡更大的長輩生病過程,經常會有許多對生命的想法,因此簽署意願較高。
《臺灣殯葬資訊網》10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