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明河‧郭慧娟
前言
對年輕一輩馬祖人來說,辦喪事是一件沈重的負擔。除了一兩百萬的花費很吃力外,辦喪事時間長達四、五十天,甚至超過兩個月,對在臺灣本島工作的年輕一代來說,如何安排返家治喪是很傷腦筋的事。他們期待改變,但長一輩想法仍宥於傳統,且地方環境周遭都是熟識的親友,大家都在看,在比較,實務上很難改變。而對當地政府來說,馬祖的殯葬改革同樣也存在許多困境,臺灣本島火化率已高達95%,並正逐步推展環保自然葬,馬祖卻仍以土葬為主,如何突破民眾傳統殯葬觀念,似乎大大考驗當地主管機關。
對許多住在馬祖的長輩來說,生前買好棺木、選好墓地,身後家人好好辦理後事,人生這才算圓滿。由於喪禮花費高達1至2百萬元之譜,很多老人家生前省吃儉用,就為多攢一些喪葬費用。
本網站走訪馬祖當地人士,瞭解各階層及不同世代對馬祖喪葬禮俗的看法:
曹先生(60歲,雜貨店老闆)
馬祖的喪禮都很傳統,家裡有長輩過世,都要依照傳統禮儀處理,男性42天出殯,女性49天出殯,也有更久者。儀式要怎麼做、日子怎麼算,這些都是地方長輩說了算。
我父親5年前過世,花了200多萬元。我母親還健在,未來也是要照傳統來辦。我母親已經把自己的棺木準備好了,這是她最關心的,棺木現在寄放在村長家,每個月2000元的費用。墳墓是在我父親過世那時候就做好了,這讓我母親放心許多。
棺木有4板和6板之分,4板是4片木板做成,每片木板都是一整塊原木做成,費用較貴。6板是6片木板拼接成,費用較便宜。
我也覺得花費很大,但是沒有辦法,大家都是這樣。老人家一輩子省吃儉用,就是為了他們的後事在準備,我們當子女的,當然是要遵從的,沒有理由不照著傳統做,左右鄰居都是宗族親戚,大家會說話的。
圖/在馬祖一場喪禮一兩百萬是通常的事(郭慧娟攝)
對於自己的後事,曹先生沒有堅持要用傳統方式。他說,畢竟時代在改變,很多作法已經不合時宜了,以後孩子要怎麼做,他都能接受。
陳先生(58歲,工人)
我有看過臺灣所謂現代的喪禮,太簡單了,不隆重,做七誦經、法會都不到位,我們這裡也不接受火化,除非是意外死亡或外地人。
還有,我們也會燒很多紙錢。這些紙錢不只是給剛死的長輩,也會有親戚要趁此時後,託剛過世者帶一些紙錢給他們過世的親人,過世的親人很多,有好幾代,所以就要給很多,燒很多。
我們的習俗,出殯後都要辦桌吃飯,少者5、6桌,多者10幾桌,這是我們的習慣,大家都這麼做,來吃飯的也都是親戚朋友。
我記得小時候,我睡覺的天花板上就放著一口棺材,我很害怕,也不敢問。後來我阿嬤過世,就把那口棺木拿下來,直接放進去,我才知道那口棺木是我阿嬤準備給自己百年後使用的。
陳先生很認同馬祖有自己的傳統和習俗,這些傳統和習俗都是祖先留下來的,他有責任把這樣的傳統再繼續傳承下去。馬祖島上的人他認識逾半,誰家遇有喪事,他都會主動去幫忙。搭棚子、送喪服、搬元寶箱,甚或是抬棺木,他都很樂於協助。久之,他對馬祖的喪禮儀式和做法,也略懂許多,有親友問他,他會幫忙拿主義。
圖/馬祖傳統喪葬習俗都以土葬為主,老人家都以生前能擁有一座土葬大墓為其畢生最大的欣慰。
一場喪禮要花費150至200萬元,對現代的年輕人而言,當然是個沉重的負擔。面對傳統與金錢的現實,心裡的衝突與迷惘,讓下一代有逃不開的壓力。
陳小姐(54歲,雜貨店)
我父親是長女,我祖父過世時,依馬祖禮俗我父親要造4壙的大墓,除了給我祖父母使用外,也要留給我父母親預做準備。當時的費用也是要100多萬元,我父親是標會借來的錢,在加上我叔叔他們,大家勉強一起湊齊的。
我父親已過世多年,現在很多觀念都在改,我很能接受新觀念,火化、樹葬、我都認同,也願意器捐。但是我媽媽還很傳統,不准我們在餐桌上談誰家人過世或生病住院。有一次我大膽跟她談到馬祖的喪葬禮俗很傳統,費用很高問題,她很生氣,憤怒地用泉州話回我說,「我養你們到這麼大,我以後想要怎樣死,還要來求你們、感謝你們嗎?」
陳小姐知道馬祖的傳統喪禮,有很多習俗已經不合時宜,不僅過於浪費,年輕一輩的也難於負擔。採訪過程中,她很無奈,她說她會盡心做好子女的責任。至於自己,她說她早已跟子女說過了「簡單就好!」樹葬就是很棒的做法。她不會讓自己曾經面對上一代的為難,繼續傳給下一代。
圖/年輕一代雖想改變,卻有心無力,大環境仍需依傳統辦理後事(郭慧娟攝)
面對馬祖傳統的喪禮,較年輕一代的民眾也會有他們的看法的。但是,馬祖畢竟是一個很封閉的小島,在這小島上生活著的人們,彼此即或不是宗親,也會是遠房姻親,不然就是同學、同事或朋友。島上的任何事情,很難不被談論或評價。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要突破傳統的「重圍」,確實需要勇氣與堅定意志。
還有,許多馬祖的下一代,他們有很多人來臺灣讀書,也逐漸接受了臺灣島內的觀念。更有許多人留在臺灣工作,移居臺灣或是嫁來臺灣,他們在馬祖的傳統與現代之間,有很多的掙扎和無奈。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堅持……。
林先生(45歲,導遊)
我知道馬祖的喪葬費用高,要燒很多的紙錢。我的雙親都健在,父親已85歲了,他們的墳墓都已做好,棺材還沒有買,但是他們都有把費用準備起來。未來老人家走了,當然會按照古禮辦理,沒有這樣,會被講話。
林先生表示,他當然接受火化方式處理身後事。這不僅是時代潮流,費用也節省很多。
陳小姐(40歲,喪家家屬)
馬祖的喪葬禮俗繁雜,大都是依靠家族和親友集體合力完成。在這樣的環境氛圍裡,很多喪俗不得不做。很多人也知道要調整,但是宗族和環境,讓習俗很難改變。不過,年輕一代的馬祖人都可以接受現代的殯葬觀念,包括火化、自然葬等做法,也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中,融入馬祖人的生活裡。
陳先生(35歲,公務員)
馬祖的喪葬費用大約100萬元吧!我的父母都還在,我個人是可以接受火化,但我的父母應該要依照他們的想法(土葬)做吧!
曹先生(26歲,航空業)
馬祖現在一般的喪葬費用我不是很清楚,家裡重大的事情都是由爸媽在決定。我們會遵照爸媽的決定來處理事情。
圖/馬祖殯儀館設有禮廳,但幾乎沒人使用。馬祖每年死亡人口約50至60人,但火葬場一年的火化數僅有2至3具遺體。
儘管老一輩者難以改變根深柢固的傳統喪葬觀念,但是近年來的現代殯葬思維與綠色殯葬文化,其實也悄悄地影響著孤懸在海角邊陲的馬祖島上民眾。
侯全寶(南竿鄉四維村村長)
馬祖的喪葬習俗治喪時間長,費用高,因為鄉里親人聚居,很多喪俗如焚燒紙帛等都是做給活人看的,大家都在比較中,很浪費,也很折磨人。隨著環境改變與教育普及,馬祖的傳統喪俗是可以改變的。我母親已經80多歲,雖然她也遵循傳統,早年就已準備好自己的壽墓。但是,日前我們母子在談論到身後事時,她明確表示想要改用火化方式。另外,許多旅臺的馬祖民眾,也都接受樹葬方式。我想,我們這一代的改變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必要的。
曹祥官(南竿鄉公所民政課長)
民眾根深柢固的喪葬觀念的確很難一時扭轉改變,但還是有一些中生代和年輕一代願意接受新觀念、新作法。像在臺灣本島有越來越多人接受的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去年一年也接獲數位民眾詢問,顯示馬祖人還是有新的想法和作法。
圖/雖然馬祖現今仍多為土葬,但也開始有民眾詢問樹葬(郭慧娟攝)
在傳統和保守的宗親社會下,馬祖治喪要有新的突破與改變,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連江縣政府、議會、南竿鄉公所等殯葬主管機關和人員,其實相當重視喪葬改革,並亟力思考如何進行有效改革,已擬定系列改革計劃,將依計劃階段性達到改革目標。
陳書建(連江縣議會副議長)
馬祖的喪葬很傳統,花費龐大,確實有很多要改革的習俗,例如土葬觀念,就與現代的喪葬觀念有很大差距。目前馬祖地區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700多位,但公有墓地不足百個。老一輩的想法恐怕很難改變,但是第二代的中年人就應該加強觀念宣導,這是地方政府要努力的地方。另外,在硬體設施上,現有的納骨塔老舊,改建刻不容緩。若能有一座現代外觀新穎,潔淨明亮的納骨設施,才能讓民眾接受。
王建華(連江縣政府民政處新任處長)
雖然馬祖殯葬改革推動不易,但縣府還是要積極的逐步去做,目前積極要進行的包括:改建明亮且溫馨、人性化的納骨塔設、研擬撰寫適合現代馬祖的喪葬禮俗參考手冊、印製禮俗簡化和減燒紙錢等文宣,以及祭出優惠方案以鼓勵民眾採行火化晉塔,另外,也不排斥規劃環保葬區。
曹祥官(南竿鄉公所民政課長)
馬祖喪禮源自中原儒家文化,傳承閩北、閩東的泉州地方禮俗,例如殯其長、花費大、土葬、大量焚燒紙帛等,都和現代生活環境有違。如何讓民眾改變觀念,改變做法,都有待政府部門從軟、硬體等多方位改革。
目前,我們已擬定連江縣殯葬品質提升計畫,分別從文化、設施與服務三方面多管齊下,包括火化免費、減燒金紙獎勵、自然葬園區設置、禮儀服務人員培訓等。讓馬祖喪葬改革一點一滴累積能量,期待終有一日的突破。
陳其平(南竿鄉代表會副主席)
長期以來,我一直致力於馬祖的喪葬改革。這不僅是我個人的觀念,也是許多馬祖鄉親的看法。但是,馬祖的喪葬禮俗仍有許多值得保留的地方,有其特殊歷史環境下培育出來的特有文化。哪些該捨,哪部分該保留,都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和意見,共同來研議討論。
圖/馬祖合法土葬用地剩下不到百個,但70歲以上人口有1700多人,墓地嚴重不足。
圖/府會攜手多元殯葬改革推動,期待打造合時宜的馬祖喪禮新風貌(郭慧娟攝)
結語
喪俗是生活文化的累積,檢視馬祖地區的喪俗,有的的確很有意思,人情往來和隆情厚誼的互動,表現出宗族和親友間的支持與孝親心意,但某些儀節作法,卻與現代生活環境和價值相衝突,若能適度的調整與改變,則將有不同的風貌呈現。如何既保有傳統優良禮俗觀念,兼具適合時代需求的作法,實大大考驗當地政府,但民間也有責任配合和協助,才能打造合時宜的馬祖喪禮新風貌。
圖/馬祖特有的路祭喪俗,外家要備全豬祭拜,其他宗親、姻親也要備全雞、全魚等祭品祭拜。
圖 / 出殯時,女兒、媳婦圍繞在棺柩旁哭唱,哭唱有詞,都是當時心中感受的真實流露,猶如輓歌。
圖 / 馬祖特有的「靈柩牌」於大殮後豎立靈前,其意義如銘旌。
圖 / 喪禮結束,賓客自行變紅,拿掉白(黃)花,換戴紅花。
圖 / 馬祖出殯,棺柩經過的地方,家戶會在門口懸掛斗笠、米篩、鏡子、剪刀和尺等物避煞。
> > 馬祖喪葬禮俗特輯(上)白馬尊王子民的喪禮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