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佛教禮儀提供 / 圖:台灣殯葬儀式中舉凡移靈、出殯等過程中,普遍常見以黑色雨傘遮牌位、擋日頭的傳統舊慣習俗情境。然而現代葬禮中,往生者是否抱有「不看清朝天,不踏清朝地」的情懷,撐傘是否仍有其必要性?
「撐傘」習俗
喪禮「撐傘」由來
傘,是我們平常遮蔽陽光或雨水的用具,為什麼喪禮上會見到拿黑色傘為牌位遮擋的習俗呢?首先要從遠古的原始民族文化說起。
古以「皇天后土」的稱呼象徵天神地祇,也表示人對天地的無比敬畏,包括帝王即位,須舉行祭告於天的儀式,如《後漢書》載:「燔燎告天,禋于六宗。」《周禮》亦云:「王大封,則先告后土。」可見國有大事,就要祭告天地稟明。除此,《詩經‧小雅》中的《甫田》,具體詳述因為祈願農事豐年,而舉行對土地、四方神靈祭祀一事,其中:「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的「社」,便是指最尊貴的土地之神。
祭拜天地的習俗文化,不但有悠久歷史,隨著時間推移,演變到唐宋時期,不論建墓、上墳、喪禮,普遍都會祭祀「后土神」,行「后土」之禮。更特別的是,每一代人經常在離世前,赤足踩地以示對大地厚載的感恩心,同時也是道別,俗稱辭土、謝土。
臺灣著名民俗學者徐福全教授,從爬梳歷史追溯傳統「撐傘」喪葬習俗,乃起源於明末清初時期。他於《臺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中提到,由於明朝被滿族大清滅亡,當時的漢人無法接受滿清統治,為了維護正統,許多人拋頭顱、灑熱血,投身於反清復明。
林春地編著的《河洛語的根及本──台語千句錄》中,蒐錄先人遺言:「不看清朝天,不踏清朝地」,交代過世後須穿七重壽衣,隔在大竹上,即是「不踏清朝地」之意;神主牌位亦要用傘遮天離地,以示「不看清朝天」,由此才有展用雨傘遮牌位、擋日頭的習俗。
以上參考資料出自:
楊子佛教禮儀∕推薦影音
《臺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徐福全
〈台東客家生命禮儀研究〉p.99
〈從《父後七日》看臺灣的喪葬習俗〉p.30
《臺灣島民的生命禮俗》p.285
楊子佛教禮儀台北服務處/整理撰文‧11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