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錢」包含了冥鈔、冥幣、金銀紙、紙楮、陰司紙等,是東亞傳統祭祀鬼神、祖先時的祭品。 圖/楊子佛教禮儀提供
為什麼會有燒紙錢的做法呢?(舊慣篇)
傳統葬禮儀式中常見禮俗,與殉葬習俗有關
葬禮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從過世到出殯前,家屬要為亡者燒紙錢(腳尾錢、庫錢)。
何謂「紙錢」?
「紙錢」包含了冥鈔、冥幣、金銀紙、紙楮、陰司紙等,是東亞傳統祭祀鬼神、祖先時的祭品。
喪事用的紙錢,也稱為「黃紙」、「錢紙」,是用來供給亡者享用的「冥錢」,其起源與殉葬習俗有關。
該習俗起源於「兩世信仰」,即:陽間到陰間、現世與死後。首先,人們相信死後會在另一個世界生存;生前的一切,也能帶到另一個時空繼續使用。因此,就有了「殉葬」(也作「陪葬」)習俗,用人、俑或器物等,陪同死者下葬。
殉葬習俗從原始民族到文明古國都有出現,中國歷代社會亦是。
古人用土築成高起的「墳墓」,是作為死者陰間的居所。而將相關的物品及人、畜,一同葬入墓穴,稱之為「殉葬品」。
考據這項傳統葬禮儀式中的禮俗,在秦朝以前是用器具、金銀珠寶、布帛,乃至活人、牲畜陪葬。至西漢時盛行實錢隨葬,許多王公貴族使用銅錢,平民老百姓則使用泥製的冥錢。東漢的造紙技術普及後,開始出現紙製的冥錢,「羨瘞(音yi)錢」就是陪葬的錢幣。
魏晉時期,道教、拜火教的焚化儀式,及佛教傳入「荼毗火葬」習俗,使焚燒冥錢的喪儀逐漸流傳開來。南朝仍盛行用實錢埋在墳墓,但有「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的記載。
唐宋的貴族及庶民,都盛行燒冥錢送葬,白居易(772-846)的詩《寒食野望吟》可為證明:「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綜觀燒冥錢的葬儀形成,從儒家「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思想,到中國發明了紙錢,接著受到道教、拜火教、印度火葬的影響,交融而成獨特的喪葬文化。
以上出自:
楊子佛教禮儀官網:為什麼不需要燒紙錢?
https://www.leniency.com.tw/video-about-funeral-customs=burning-joss-paper-is-unnecessary
楊子佛教禮儀台北服務處/整理撰文‧1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