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縣市 火化場 合法禮儀社 合法墓園寶塔 合法生前契約
粉絲團
銀髮生死教育
兒童死亡教育
生死教育
那要怎麼辦
喪葬禮俗
寵物天堂
性別平等
殯葬自主
多元尊重
臨終處理
身後事
遺囑/繼承
預約葬禮
臨終關懷
生前契約
喪禮流程
悲傷輔導
慎終追遠
名人說生死
生死文選
好書共享
生死教育短片
電影分享
殯葬文書
喪葬費用
禮儀用品
消費權益
墓園/寶塔
殯葬革新
死亡藝術
環保自然葬
產業動態
禮儀公司
殯儀館
禮儀師
喪禮證照考試
專訪演講
殯葬新聞
殯葬論壇
殯葬政策

▲佛教奠禮的精神內涵重視對亡者有實質利益,心誠為貴,以恭敬、惜福、感恩、慈悲等等發心為表現,即使是日常飯菜,也能成為上等供養。 圖/楊子佛教禮儀提供

拜飯(佛教篇)

佛教奠禮不鼓勵拜飯

佛教奠禮不鼓勵「拜飯」,為什麼呢?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開示:「凡是眾生,若在欲界與色界,除了大善大惡能於死後直升直墮之外,都會經過中陰身的階段。中陰身不屬於任何一道,當他所待投生的因緣成熟,就會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確定投生的類別。」

佛教觀認為,生命在死亡後,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稱為「中陰身」(又名中有、中蘊等等)。中陰身不是鬼魂,不需飲食,漂浮不定,來去自如,最長是存在四十九天。依據《大毘婆沙論》、《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經論內容,人死後七七日間為中陰,應於四十九日內做布施等佛事,相沿至今成為佛教徒普遍奉行的觀念。

中陰身處於等待投生狀態時,具有神通及感知能力,雖無法碰觸有形物質,但對在世親人的心念、情緒,不論音聲或形象,還是能有所感知。

中陰身真正需要的不是豐富的祭祀品,而是能引導他的佛法、正念、善知識、功德的迴向。即使我們準備了亡者生前喜好的飯菜祭拜,亡者也無法直接食用,於往生者沒有任何助益,還可能使其生起掛念、增生不捨或執著之心。

因此在治喪期間,家人暫時無法改變習慣或其他因素仍需拜飯時,建議不須誇張華麗的精緻擺盤,或備辦奢華食材,只要依其能力範圍內,備妥新鮮香花、蔬果,乾淨衛生的熟食,最好以素菜素果敬奉即可。

切忌祭拜生食,供養後的所有食物以感恩心食用,千萬不可浪費丟棄。佛教看重的是清淨心,以恭敬、惜福、感恩、慈悲等等發心為表現,即使是日常飯菜,也能成為上等供養。

最後總結:

  1. 亡者不會因為沒有「拜飯」而餓著,佛教指出中陰身不需要實體食物。
  2. 社會結構、民風改變,不拜飯不會等於不孝,心誠最可貴,不須過度執著表象形式。何況現今在殯儀館的拜飯,造成許多食物資源浪費被丟棄,因此佛教奠禮希望提倡兼顧環保做法及現代孝道精神的喪禮儀式。
  3. 治喪事宜的辦理原則,可以思考怎麼做才是對亡者有最大、最好的利益。為亡者勤做善事,茹素、誦經、念佛,以往生者名義廣做布施,累積更多善行,才是幫助過世親人最好的做法。

 

拜飯做法
儀式 舊慣 現代 佛教
拜飯

自先秦起,在死後第二天起舉辦小殮禮,喪家用酒食祭奠亡者,家屬在奠禮上按照親疏關係,輪流哭泣,就是「拜飯」的禮俗起源。

現代人大多在殯儀館辦喪事,服喪期的早晚二餐、做七,多數家屬委由承辦葬儀業者處理拜飯事宜,購買現成飯菜,與子孫親備「孝飯」的意義性差距甚大,並造成許多食物資源浪費被丟棄。

佛教奠禮不鼓勵「拜飯」,心誠最可貴。中陰身不需要實體食物,也不會因為沒有「拜飯」而餓著。佛教奠禮希望提倡兼顧環保做法及現代孝道精神的喪禮儀式。

       
以上資料出自:
楊子佛教禮儀官網:https://www.leniency.com.tw/funeral-knowledge-18
https://www.leniency.com.tw/video-about-funeral-customs=preparing-three-square-meals-daily-as-worship-offerings-is-unnecessary

楊子佛教禮儀台北服務處/整理撰文‧112/12/14

 
用LINE傳送






















◆首例3D複製死者手指紋解鎖手機
◆美國太空葬實錄
◆一個婚禮一個葬禮同場辦彌撒


COPYRIGHT 2009‧本站所有圖文皆受著作權法所保護‧轉載請註明出處
E-MAIL:service@syc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