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縣市 火化場 合法禮儀社 合法墓園寶塔 合法生前契約
粉絲團
銀髮生死教育
兒童死亡教育
生死教育
那要怎麼辦
喪葬禮俗
寵物天堂
性別平等
殯葬自主
多元尊重
臨終處理
身後事
遺囑/繼承
預約葬禮
臨終關懷
生前契約
喪禮流程
悲傷輔導
慎終追遠
名人說生死
生死文選
好書共享
生死教育短片
電影分享
殯葬文書
喪葬費用
禮儀用品
消費權益
墓園/寶塔
殯葬革新
死亡藝術
環保自然葬
產業動態
禮儀公司
殯儀館
禮儀師
喪禮證照考試
專訪演講
殯葬新聞
殯葬論壇
殯葬政策

 

家族祭祀.海邊追思.寫天堂家書.網路祭拜  家屬:很安心

 

撰稿/郭慧娟 

 

  近幾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加上台灣地狹人稠,政府大力宣導環保自然葬,加上名人以身示範,不管是樹葬或海葬,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採納這種環保訴求的身後葬法。

    雖然逐漸認同自然葬的環保精神和做法,但還是有很多民眾感覺不安心,或對所謂環保自然葬仍存有一些質疑。這些質疑包括:用海葬的方式,沒有入土為安,妥當嗎?曾聽聞過有人海葬後托夢說好冷,但是骨灰撒海後就無法再處理了,因此很猶豫不安。還有骨灰這就樣撒了,儀式和處理上會不會感覺不莊重、很隨便?身後沒有一個「家」,會不會被指責不孝?以後要怎麼掃墓呢?土葬或火化進塔都有骨灰可以祭掃和追思,樹葬也可以在幾年內掃墓或祭拜,海葬如何掃墓或追思?

        台灣四面環海,地狹人綢,海葬其實是一個既環保又方便的埋葬方式。但是,自政府推行環保自然葬以來,採行海葬的人數卻相對樹葬等葬法來得少。根據內政部海葬人數統計,目前全國可辦理海葬的縣市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及臺東縣,自90年至1025月止,才有近1000位民眾採行海葬。但這是官方的統計數據,其它縣市民眾自辦海葬者則不在此數據內。

 

入土才能安?  打破傳統葬法的迷思

 

    傳統認為人死後要「入土為安」。很多人說樹葬或花葬比較符合傳統的喪葬習慣,因為骨骸還是「入土」,而且骨灰不會那麼快就不見了。但是,海葬只要手一鬆,骨灰撒落海中,就隨波漂流而去,沒有辦法再能看著、摸著。

    目前一般海葬者,其需求原因主要有四:一、亡者生前交待身後要海葬;二、過世時年紀很輕者;三、思想比較開化的老人或沒有子嗣的老人;四、喜歡大海、或是海軍,或是想以大海為家的人。

    至於家屬考慮並採行海葬,除尊重亡者遺願外,主要的原因多為:一、台灣四面環海,海葬方便;二、海葬手續簡便快速;三、達成亡者最後的心願以求安心;四、整體費用比墓葬或存放納骨塔便宜。

        但還有很多人對海葬心存疑慮和不安。除了擔心海葬後,親人的骨灰一灑海就沒了,未來無法祭祀骨灰,也少了可以掃墓或祭祀追思之處,也是很多人的疑慮。民間甚至還有傳說,親人過世後海葬,結果夢到親人說「很冷」,但骨灰已無法追回。

        另外,還有民眾認為,同樣是環保自然葬,樹葬或花葬還可以「入土為安」,還有可以祭掃的處所,但海葬就不同了,清明或年節忌日,無法出海緬懷或追思,總感覺少了什麼,內心會空蕩蕩的,好似無所依靠。除非是亡者本身有交代或表達意願,否則很多民眾還是對海葬存著疑慮。

        也有民眾說,樹葬或花葬可以在告別式後擇日便安排,但海葬好像沒那麼方便,官方舉辦一年才一次,骨灰還要先找地方存放,十分不方便,總覺得親人尚未安葬似的;如若自辦,雇請船隻出海,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事實上,海葬究竟符不符合我們傳統的祭祀觀念?其實,縱觀自古以來的傳統喪葬精神和做法,整個喪葬過程,就亡者而言,一方面是藉由各種儀式安頓亡者靈魂;另一方面則是藉衣衾棺槨以安頓其遺體。對亡者靈魂的安頓,自豎靈開始,即已將亡靈奉請至神主牌位,之後各種法事祭祀、移靈、告別式、安葬、做七、百日、對年、三年、合爐,以至後續永久祭祀,其實都是以神主牌位為主。

    而我國傳統喪葬,人死後是「廟以安神、墓以藏形」,而且「神重於形」,也就是重靈魂而輕遺體或骨灰骸祭祀。子孫奉祀主要是先人的神龕牌位,而不是先人的遺骨。所以,最早的祖先祭拜和追思,強調的都是宗廟祭祀,而非墓祭。這便說明,採行海葬其實並不違悖我國傳統喪葬精神。

 

超脫傳統清明墓祭思維  海葬毋需掃墓 

用更具精神性和紀念性方式追思先人

    

從精神和意義上來說,海葬、樹葬、火化進塔等,其實均已不注重「掃墓」的形式做法。除了土葬以外,火化進塔在清明或平時,民眾亦不須要刻意整理或清潔納骨塔位,同樣的,樹葬、海葬也不需實際的「掃墓」動作。清明掃墓已成為慎終追遠的節日,是全家相聚共同追思緬懷先人的特殊節日,意在追思而不在掃墓。

    而且祭祀最重要的是祭祀者的真誠心意,如同孔子所說:「祭如在」。認同及採行海葬,即應超脫往日築墓佔地、墓祭的舊思維,毋需執著於骨灰骸的保存及長期據有。既認同回歸自然理念,自應調整追思和祭祀之心態和方式,在骨灰回歸大自然後,用其他更具精神性和紀念性的方式來追思亡者。

    目前很多採行環保自然葬的家屬,多會在清明前後舉辦家族追思或紀念亡者聯誼聚會;或依家庭宗教信仰方式緬懷追思;也有人利用網路追思、撰寫天堂家書;到海邊或具有懷念意義的處所憑弔懷念……等等。而祭祀則仍以家廟奉祀或神主及神龕祭祀為主,世代祭拜和傳承,建立新型態的懷親和慎終追遠模式,讓家族的精神永續長存。

 

 

 

 
用LINE傳送






















◆首例3D複製死者手指紋解鎖手機
◆美國太空葬實錄
◆一個婚禮一個葬禮同場辦彌撒


COPYRIGHT 2009‧本站所有圖文皆受著作權法所保護‧轉載請註明出處
E-MAIL:service@sycy.com.tw